- · 中国地质版面费是多少[04/09]
- · 《中国地质》投稿方式[04/09]
- · 《中国地质》数据库收录[04/09]
- · 《中国地质》期刊栏目设[04/09]
地质学的研究思想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答:地质学的研究思想是地质科学工作者大量阅读相关地质文献,对其中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岩层的形成和地质火山的爆发、地质成矿条件、国家富强的找矿进行地质研究。 1、 地质
答:地质学的研究思想是地质科学工作者大量阅读相关地质文献,对其中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岩层的形成和地质火山的爆发、地质成矿条件、国家富强的找矿进行地质研究。
地质英文参考文献格式,地质学的研究思想?
答:地质学的研究思想是地质科学研究者大量阅读有关地质文献,其中包括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岩层的形成和地质火山的爆发、地质成矿条件、为国家富强而进行找矿找矿的地质研究。地球的所有时期顺序?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这就是古生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中生代) )。
第三纪
第四纪(至今为止是新生代) )。
地球是人类的发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行星。 诗人们常常亲切地把大地比作自己的母亲。 确实,地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太密切了。 不仅地球以其无尽的宝藏养育着我们,为我们提供了生殖繁衍的环境,就连人类自身也可以说是地球发展到了一个阶段。 因此,不知道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有多少人拼命探索地球的奥秘。
地球史是不可逆的,不可重复。 有自己的进化史,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一样,地球也有自己的发育期、童年期、现阶段的青壮年期,未来的地球也将走向它的衰老和死亡。
地球的总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距离人类出生还有300万年左右。 人类文明史在6000年左右,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 虽然人类对漫长初期史的了解无法直接观测到,但地球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周期系统,因此地球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根据多种岩石、化石、岩层变形迹象、岩层或岩体之间关系等地质记录,通过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测量法、氨基酸消旋测量法、古地磁法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勘探研究,可以将地球发展史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地球的诞生及其童年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与太阳系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要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初期进化的历史,探索整个太阳系的起源是必不可少的。 太阳系是众多恒星之一,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恒星演化的一般规律从太阳系推测地球的起源。
一颗恒星的演化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重力收缩阶段,即星云之间相互重力包裹并集中于一个星云的第二阶段是核反应阶段,原始星云之间相互碰撞发热,内部发生剧烈的核反应; 第三阶段是老化阶段,核聚变燃料氢、氮等逐渐枯竭。
根据恒星演化的一般规律,推测距今约50~60亿年前,星云开始集中,在重力收缩过程中,该星云的大部分物质进入中心,形成原始太阳,形成形状,开始发光。 之后,内部核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总是放射出光和热。
地球最初可能是由大小星云团聚集而成,但人们认为距今47亿年前已接近现代地球的质量。 此时的地球还是许多微星的集合体,叫做原地球。 原地球在重力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的作用下,不断受热。 当原地球内部温度达到足以熔融铁、镍等元素的温度时,铁、镍等元素迅速向地心聚集,在46亿年前左右与地核形成地幔,地坛初步发生分离作用。 由于原始地壳较弱,地球内部温度较高,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的许多气体组成CH4、NH3、H2、H2O (水蒸气)、H2S、HCH等原始大气,但没有游离氧(目前大气中的氧是光合蓝藻和绿藻) 这种还原性大气在闪电、紫外线、冲击波、辐射等能源下,形成一系列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有氨基酸、核苷酸等。 (这一点通过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模拟雷鸣闪电的火花放电装置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实验得到了证实)。 这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要么直接落入原始海洋,要么经由湖泊和河流聚集在原始海洋中,在海洋中层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进一步缩合结构原始、功能不特殊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积累、浓度在一定的进化概率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进化,直到大约35亿年前才形成了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体。 这是生命进化的第一阶段,即非细胞生命阶段,实现了从非生命向生命转变的过程。
地球的童年从距今46亿年的形成时期开始,持续到约30亿年前,共有15亿16,000万年。 当然,关于地球的童年,现在所知甚少,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 网址: http://www.zgdzzz.cn/zonghexinwen/2022/1207/1675.html